會員登錄
華僑華人風雲錄
顯示第1-10筆 共23筆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末頁 到第頁 共3頁

2013-01-29人物側寫-尹衍樑 金錢分散才有積聚蔡惠芳

 

·         2013-01-29 ·     工商時報·      【蔡惠芳】
     拿破崙曾說過一句名言:「中國就是一頭睡獅,一旦它睡醒,世界將為之震撼!」
     10年前,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就預期,21世紀將是「亞元」崛起的年代;如今,大中華經濟圈在美日兩大經濟強權競相開打貨幣戰爭、歐洲陷入經濟衰退風暴、日不落帝國英國也加入競貶行列之際,快速崛起,醒獅正一步步的撼動世界。此時,尹衍樑宣布正式創辦「東方諾貝爾獎」-「唐獎」,儼然宣示,華人已成為傳承人類文明的接班人的意味。
     「創辦唐獎,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夢想之一!」尹衍樑不諱言,早在20幾年前,他就想要創辦足以延伸、互補諾貝爾獎的全球性教育基金會學術獎項;經多次與理律法律事務所所長陳長文律師請益後,終於實現。
     之所以會發想要創辦「唐獎」基金會,是源自於一顆埋藏在16歲時的尹衍樑心底的那顆種子。當時,尹衍樑還是放浪不羈、好勇鬥狠的不良少年,在彰化進德中學接受感化教育時,雖人人看不起,但唯有當時擔任老師的于敦德、王金平(現任立法院院長)兩位恩師教化尹衍樑,把他一把拉回人生的正軌,也讓他重新認知人生的價值。這兩年半,正是改變尹衍樑蛻變為廣育英才的公益企業家,最大關鍵。
     後來,尹衍樑正式接掌父親留下的紡織事業,並跨入金融、壽險、零售與營建業時,也不遺餘力投入教育下代的大業;1989年更在恩師南懷瑾帶領下,出資興建金華到溫州的鐵路,並創辦北京大學光華獎學金。
     迄今他捐助兩岸大學院校至少25所,目前每周還親自授課,擔任國立台灣大學和台科大的土木研究所博士班教授,也成為潤泰集團在兩岸最大的人脈資源。問他願意把個人財產無償捐贈出來成立「唐獎」基金會,並決定把95%財富,捐贈出來作公益或成立基金會,是如何跟家人取得共識?尹衍樑爽快回答:「我並沒有遊說過家人,他們本來一直就有這個想法!因為我是學歷史的,
     歷來擁有最大財富的是皇帝,但最大的悲哀也是皇帝,所以金錢是有分散才有積聚,有積聚才能造福人群!」

     尹衍樑說,「個人金錢的分散,必須是有意義的、公益的、健康的、幫助人類文明再進化的,更不能造成後代子女因爭產而產生的不孝!」「唐獎」只是公益捐贈的開始,只是要「發揮台灣的世界影響力」,獎項也不要求掛任何尹氏家族的名字,在華人社會確實是少見而可敬。

2013-01-29尹衍樑打造唐獎 獎金超諾貝爾 陳曼儂

 

·          旺報    陳曼儂2013-01-29      
     第1個由台灣起源的國際獎項「唐獎」正式啟動!由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出資30億元的唐獎教育基金會將在2014年頒布4項大獎,每個獎項獎金高達5千萬新台幣,為世界第一;包括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及法治領域,面向世界各地,不問國籍、種族,可說是東方的諾貝爾獎。
     中央研究院昨日宣布唐獎啟動,現場學者「眾星雲集」;據了 解,基金會11名董事與1名監察人都由尹衍樑親自邀請,包括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台大校長李嗣涔、理律法律事務所所長陳長文,以及前司法院長賴英照、前教育部長曾志朗等;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昨日也「低調」共襄盛舉。
     評選朝國際化、專業化
     唐獎即日起「物色」人選,今年9月底截止提名,明年6月18日公布得獎人、9月頒獎;翁啟惠表示,這是台灣第一個真正的國際獎項,中研院將秉持學術專業、超然公正立場評選獎項,也會徵選國際傑出人士擔任評審委員,是國際化、專業化的評選過程。
     翁啟惠表示,重點在於原創性與貢獻度,要對社會有真正具體貢獻,並以發揚中華文化、帶動人類社會共存為發展目標。
     在大陸以通路業聞名的尹衍樑,潤泰集團在台灣產業橫跨建築、紡織、零售與壽險,尹衍樑先前主動提出要「裸捐」,只留5%財產給子女,先前已以個人名義捐400萬美元投入文化部推動的「台灣文化光點計畫」,增加台灣文化能見度。
     唐獎沒有掛企業或個人名字,至於名稱由來,尹衍樑說,因為這個獎是從「華人的角度」看待問題,唐朝是中國歷代最「中庸」的年代,民族融合、蓬勃的文化發展,拉動了周邊國家發展,也是現代中國走的方向。
     未來將投資生物醫療
     尹衍樑說,他個人景仰諾貝爾,所以獎金雖比諾貝爾獎高,但不是要「一爭長短」,而是因時代變遷,地球發生重大轉變,像溫室效應造成地球過熱,過度噴灑農藥等化學藥劑造成許多疾病發生,甚至有1/3小孩有過敏體質,所以醫療與永續工程很重要,這是諾貝爾獎成立之初所沒有的,所以他除了成立唐獎延續諾貝爾的理念,未來也將投資生物醫療事業。現代國家不僅富裕,也需要人權與法治,尹衍樑說,所以要復興漢學,「但漢學得獎人未必是華人,要看獨創性和貢獻性。」
小靈通
     唐獎教育基金會

     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於2012年創辦,委由中央研究院籌組評選委員會。表彰領域為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及法治,2014年開始,每2年頒發1次,參與者不分國籍。

2012-12-21夢想行動家/淡定的和尚爸爸─慧禮和尚張光斗

 

夢想行動家/淡定的和尚爸爸─慧禮和尚
【聯合報文/張光斗】 2012.12.21 03:28 am
當我們聽到十歲的非裔黑人小女孩,咬字清楚地將「弟子規,聖人訓……」一口氣背完,已然明白,中華文化,在他的孤兒院綻放了新的生命。
 
  
圖/陳佳蕙
不久前,堂堂的國會殿堂發生了一樁引起全民論述的「學子訓教長」風暴,甚至將對立的戰火由報章媒體蔓延到臉書去!
某日,才翻完熱鬧的報紙,我卻看到極具震撼力的另一幕!那一刻,我不禁開始聯想,如果,有哪位政界人士願意將此場景搬到國會去,也許,漫天的批判怒罵指責叫囂……將只會被一種反應所替代:掌聲加淚水!
感恩種子深埋心中
台灣人該回報關懷
  
  
六歲的非洲孩子向和尚爸爸撒嬌。(張光斗/提供)
請聽聽這一個故事!他們是幾位從遠方來到台灣的貴客。
最先引人注目的是萬享,今年十歲的小女孩,她來自非洲的賴索托。當然,她是非裔的黑人。
當萬享一開口,現場的喧囂立刻就被掃進了密閉的垃圾桶。她咬字清楚,沒有任何思索停頓,一口氣綿延不絕地背了出來:「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汎愛眾,而親仁……」才背完,如雷的掌聲尚未息止,一位沉不住氣的大嬸以高八度、不可置信的語調,扔出了疑問:「妳懂得那意思嗎?」十歲的萬享沒有讓她那光彩如鑽石的眼睛蒙上一點猶豫的灰塵,她點點頭,又以標準的中文回答了:「和尚爸爸有敎過。」
這一刻,眾人讚嘆與自嘲的反應再也壓抑不住:「好丟臉,那是『弟子規』對吧?我都不會耶!」「太不可思議了!中國老祖先的智慧跑到非洲落腳。」「好糗喔!我們早就不要的中華文明,居然在非洲出土了!」
沒有錯,萬享口中的那位「和尚爸爸」是一位實實在在的出家人!他沒有結婚,沒有破戒,但是,卻擁有成百上千的孩子。他就是台灣土生土長的法師──慧禮和尚。
慧禮和尚生在台灣屏東萬巒的來義山區,俗名蔡榮貴,當完兵就在佛光山出家;而後以十年的時光,在南非約翰尼斯堡建立了佛光山體系的「南華寺」。也許,他看多了非洲苦難的生靈在顛沛困苦的環境中輾轉消殞,最後決意留在黑暗的非洲大陸,成立孤兒院,收容愛滋孤兒以及失去父母的孩子;並且發願,他要以五世埋骨於非洲的宏願,來幫助黑暗大陸的生命找到光亮的希望。
慧禮和尚從小就看到許多來自國外的天主教神父、修女以及基督教牧師深入貧苦的台灣山林村落,建醫院、蓋學校與孤兒院,他自己也因受到美國基督教芥菜種會的一位鋼琴女教師的贊助,才能把高中念完。當年深埋在心中的感恩種子,日後果然發芽生根;法師認為,此時,是該輪到富足溫飽的台灣人,開始向第三世界投注關懷與愛心的時候了。
對於不曾去過非洲的國人來說,要想設身處地去體會非洲百姓是如何在日日受到疾病和飢餓煎熬的情況下,與死神拔河,的確是有一點難度;但是,慧禮法師說了一段令人不忍的往事:有人看到一位婦女在骯髒的河水中清洗染了鮮豔色彩的玉米時,趕緊阻止道,那是噴了很重農藥的玉米種子,是來年要種植玉米用的,如果吃了一定會死;婦人幽幽回道,此時如果不吃毒玉米,她與孩子也要餓死。
看別人什麼都沒有
才能體會幸福惜福
十年來,慧禮法師成立的「阿彌陀佛關懷中心」,已在馬拉威、賴索托、史瓦濟蘭、辛巴威等國成立了孤兒院,救助了無數的孤兒。一開始,他也遇到許許多多層出不窮的困難與干擾;比方說:索賄不成的酋長不肯將孩子交出來,誤認華人是會吃人的非洲父老不肯讓孩子去孤兒院,其他宗教的負責人通報官府說慧禮法師的孤兒院不讓孩子吃肉,還要早起晚睡做早課晚課……
然而,被佛法薰染數十年的慧禮法師早將逆境當成船過水無痕的修行,淡定是他給人的深刻印象。
這一個多月,他如候鳥般,又帶著幾位年齡自五歲到十七歲的孩子回到台灣,一來是向贊助者親自感恩道謝,二來當然也要讓社會大眾看到「阿彌陀佛關懷中心」教導出來的孩子,不但禮儀端正,行為有規有矩,不論唱起台語歌〈媽媽妳也要保重〉和中文歌〈巧合〉,還是揮拳踢腿表演少林武術,都是有板有眼。
尤其是被許多國人遺忘的中華文化,更在他的孤兒院綻放了新的生命,萬享背誦的「弟子規」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另外,他還強調,台灣的孩子什麼都有,一旦看到什麼都沒有的非洲孩子,希望能夠讓他們體會到何謂「幸福」與「知福」、「惜福」。
「和尚爸爸」每天要面對那麼多孩子的食衣住行以及教育等問題,淡定歸淡定,但是偷偷冒出頭來的白髮,還是令人心疼。慧禮法師說,非洲的孩子如果要有明天,第一個法子是教育,第二個是教育,第三個仍然是教育!
他教育這些孩子說中文,就是要讓孩子們在日後有一技之長,最起碼,可以去華人社會與公司任職啊!
不過,任何的聚會都有說再見的時候……當十七歲的萬錦以她清澈優美的歌聲唱出〈點燈的孩子〉一曲時,坐在「和尚爸爸」膝上的萬享忽然開始流淚,接著啜泣了起來。「和尚爸爸」輕聲在她耳邊安慰了幾聲,萬享的啜泣聲壓抑了下去,可是豆大的淚珠還是自她深邃的大眼中汩汩流出。
我們,都跟著淚眼婆娑,誰也不敢看誰!換作任何一位俗世的爸爸,值此時刻,肯定也要陪著動情的孩子紅了眼眶;但是,淡定的「和尚爸爸」狀似沒有任何波動,我不禁在猜,那個當下的他,是否在煩心馬拉威的一筆工程款項還沒有著落?
事後,我問萬享,方才聽萬錦姊姊唱歌為什麼會哭?是姊姊唱得太好,讓她想起了什麼傷心事?她抿了抿嘴,眼淚又再匯聚。

我發現自己說錯話了,急忙搖手,哄她別哭;接著,也只能落荒而逃……

2012-10-01印尼華社鍾萬學當選副省長星洲日報

印尼政治新星 雅加達專區新當選副省長鍾萬學崛起

2012-09-22 13:21印尼星洲日報
·          
印尼‧雅加達22日訊)雅加達專區省長選舉第二輪投票於週四(20日)順利結束,夾著高人氣的佐科威與鍾萬學以“老鼠斗大象"的姿態,讓原任省長法烏齊翻了個大筋斗,求變的雅加達市民多為這次省長選舉順利和平舉行歡呼,因為選舉前後並沒有毆打事件。
雅加達為選民的成熟喝采,落敗者法烏齊也致電勝利者,不但為自己的下台劃上美麗的句點,也令市民放下心頭大石。勝利者也沒有上街遊行,投票日平靜,路上也沒見車龍。
平靜有序,是這次選舉的特點。
最引人注目的是蘇南省邦加出生的鍾萬學,成功當選雅加達專區副省長,雅加達市民認為這是華裔新生代參政的一大突破。
現年46歲的鍾萬學,人叫阿學(Ahok)。曾任東勿里洞縣縣長。這位自稱是甘榜冠軍球員的政治人物,將要把球場搬來雅加達,他的中選,標誌著我國人民將不再是外人眼中的帶濃厚的種族色彩,而是把各種族全看成是印尼國民了。
本報特走訪關心民主運動人士,聽聽他們的看法。
民族民主論壇總主席李伯巧說,選舉在民主的程序下進行,選前選後的氣氛都是平和的,這對雅加達人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政治教育。
選舉結果證明雅加達選民不受金錢政治左右,不看候選人的種族,而是以候選人過去的工作表現來決定。
他認為選舉結果也證明雅加達選民已越來越成熟。
李伯巧希望中選後的佐科威和鍾萬學,能實現他們的承諾,建設一個美好的雅加達。
民族民主論壇外事主任羅秉光說,有一個華裔副首長,對提昇華族地位肯定有所幫助。
他說,華族應溫故知新,特別是2006年新國籍法令的生效,各種族人民一律平等,廢除“原住民"的稱號。這條文使華族能與他族平起平坐。
他說,華族的公民地位不是一朝一夕得來的。1998年5月蘇哈多下台後,當時的總統哈比比廢除“原住民"的法律稱號,瓦西德總統廢除禁用中文和華人文化法令,美加哇蒂簽署法令,規定春節為公共假日。
他說,自90年代未期,華族漸改變思想,像鍾萬學等年輕人紛加入政黨,也改變了華人政治生態。他說,鍾萬學是雅加達第一個華族副首長,對華族來說是件好事。不過,更重要的是,首長選舉塵埃落定,雅加達市民應忘記過去,兩陣營的支持者應團結一致,迎接未來。
印尼華裔總會婦女部主席馬詠南受訪時說,總會成員在這場選舉中有不同的看法,但隨著選舉的結束,大家應該歸隊,團結在一起,共同為華社服務。
他說,佐科威在大選前承諾將為河邊的非法木屋居民提供廉價組屋、成立交通委員會來解決雅加達的交通阻塞問題,相信吸引不少低層選民的支持。
在巴士問題方面,佐科威承諾增加450輛巴士,從現有的10條巴士專道增至15條。她希望新任省長能一一落實這些承諾。她說,投票日當天下午,當大家知道原任省長法鳥齊打電話祝賀佐科威時,大家放下心頭大石,選舉前後都平靜安寧,為國內各級選舉立下良好的榜樣。法烏齊的風度,值得大家學習。
華團活躍人士陳社棟說,華族出任副首長,很令華族高興,但大家要瞭解,鍾萬學是全民的副首長,不單只是華族的副首長。不過,華族副首長將使華人多一份親切感。

他說,作為省領導,鍾萬學將以國家的視野來處理問題,因此華族不要用狹隘的眼光來看待。他說,雅加達要發展,將要推行許多建設項目,就讓時間來證明新人的表現。(印尼星洲日報)

2012-03-16與汶萊各公會交流推廣聯合網並說明華人電子族譜與華文教育張仲琪

 

主旨:與汶萊各公會交流推廣聯合網並說明華人電子族譜與華文教育
 
個人於2012/2/26~3/5期間因到汶萊另有公事顧問業務處理,且順道匆匆來去美里(Miri)及汶萊各地參訪,並受到相關當地的華人社團及汶萊留台校友會及中華中學等的厚愛接見,如附當地星洲日報報導圖檔,深感榮幸!
對"康軒Hello, 華語!"電子教材,只是個人事業規劃的一部分,目前我已促成台師大應華系(由僑委會補助)將於今年6/15~9/15派六名研究所及大三實習老師到汶萊中華中學及九汀中學進行教學服務工作。(其中Hello, 華語的一~三冊應是採用教材之一,還有引進一些其他補助電子教材如五子登科640餘種線上中國文學動畫、3D動畫情境教學、蔡志忠老師的28種中國經典動畫DVD等)
 
個人係台灣退休公務人員(原工程師出生,曾於1981~1988年派駐印尼,參與泗水及萬隆兩項高速公路的建設工作),目前為人生第二事業經營目標,係以海外華人華僑為主要服務對象,重要業務有下列四項,簡單說明如次:
一、     希提供華人世界(服務海外華僑華人為主)之非營利組織社團(NPO) 建置免費網站的最大整合型網絡服務事業。
(目前已服務23個網站,其中包括有印尼歸僑協會、台灣印尼同學聯誼會、中印尼文經協會及印尼台商聯誼總會之四個相關網站,預計2012月7月~年底新網站將以模組化的為各NPO組織自主管理服務方式辦理)
二、     提供海外華僑華人的學校或補教業者,將優良之兩岸三地的電子化教學軟硬體(含電子教材)引進與整合導入服務,讓海外華人及非華裔外國人,在親近、快速、易學的環境中學習中文,並可宏揚中華經典文化。
三、     整合世界各地(主以台灣、中國大陸北京及上海圖書館、港澳、馬來西亞及美國摩門教會中文數位族譜等現有網站與族譜資源),建構華人電子族譜家族之網站服務。(目前已取得原台灣尋根網台師大圖書館陳昭珍館長為主之團隊全力支持)
初期經費由本公司負擔,預計今年七月開始,其他另需建置現有全球各地已蒐羅之約8~10萬冊紙本中國族譜的祖先名字數位電子化經費尚無來源,待未來成立基金會等組織,再募集資金施作。
四、     與中華僑聯總會合作之「華僑華人風雲錄與名人堂網站」(2011/10/3華僑節已正式啟用,持續推動。
五、     另有其他工商諮詢顧問服務。
 
對以上業務在印尼、馬來西亞或汶萊等東南亞各國,有相關熱心僑界的人脈,均可引薦給我,當樂於建立服務管道。
茲補充上述看法,有關建構華人電子族譜家族之網站服務事宜,是為全球華人界長期共同經營的文化大工程,需能整合許多兩岸三地、海外各地僑居地(馬來西亞目前已有「馬來西亞華人姓氏總會聯合會」等組織及美國摩門教會中文數位族譜等現有網站與各地族譜資源,因兩岸政治等因素,故有一定的複雜性與困難度。
 
因個人公司資源能力有限,初期建置服務網站經費由本公司負擔外,故其他經費,建議以香港或其他適當國家地區成立開放式的「世界華人文化教育基金會或NPO組織協會」(兼顧華文e-教育推廣)接受募款,共同監督財務及募款執行專案,較有公信力及為長久之大計著想,若未來有機緣再會見時,再敦請各位僑界長輩先進們共同指教與研議為宜。
 
為能提供本案能永續執行,充分利用現代網路科技發達的先進的技術,將網絡社群與華人家族概念,融為一體,讓全球海內外華人真正受惠及能快速、便捷的網絡機制,建構大型雲端數據資料庫,以電腦自動比對關聯性及繼承關係來建立自己個人或家族的家(族)譜及親近、簡易就達到尋根問祖的目標。另亦同時一併推動,將優秀的兩岸三地的電子化教學經驗及教材引進導入世界各地僑居地,讓博大精華的中華文化及華文教育在世界重新發揚光大,應具一定的歷史重大意義!
 
當然希望印尼、馬來西亞及汶萊等東南亞各國的華人華僑各界能熱切響應,共襄盛舉,在此致上最高敬意!
 
未來若各位校友前輩先進等認為以上之各項企劃,有進一步需要瞭解或合作支持之想法,另可預先安排至馬來西亞及印尼雅加達,西爪哇或其他東爪哇、蘇島等地參訪各華人社團及相關華校等會面行程,並選擇可上網路之場所或會館,我將會以簡報方式,詳細介紹已完成的實體成果,案例及網頁(站),呈現及演示給所有認同本案的印尼各地主要華人社團成員,並表達可行的企劃報告案。
 
相見就是有緣,希望藉由網絡聯結全球華人的最大家族網不再只是夢想!
網絡種善緣,世界生饒益。
 

2012-01-23兩岸的黃金交叉點-亞洲週刊封面筆記邱立本

台灣民主軟實力對中國大陸帶來啟示,而中國大陸的經濟硬實力,則成為台灣繁榮的後盾。

轉載自:亞洲週刊二十六卷五期2012-01-29  邱立本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台灣選舉所產生的示範效應正在中國大陸發酵,並且會不斷延燒到千家萬戶,在兩岸關係中投下了微妙的變數。

這是第一次中國微博直播的台灣總統選舉,展現了台灣民主發展的成熟度,勝不驕、敗不餒。選舉之後,社會一切如常,波瀾不驚。這打破了過去台灣民主的負面形象,那些立法院打架的鏡頭和黑金政治,都不再是台灣政治的標籤。歷經二十年來的全民直選總統的實踐,已經走向了穩定,也成為台灣的軟實力。

這樣的軟實力,擊中了中國大陸的民心,也擊中了改革派的心弦。從歷史長河看,這是台灣軟實力上升到最高峰的時刻,公民社會的發達,政治的遊戲規則趨於穩定,真正的「台灣共識」其實就是「民主共識」,用選票來落實權力的制衡,以民意來決定資源的分配。過去選舉常見的「族群動員」、「本省人」對抗「外省人」的現象,已經成為歷史。

相對地,當下正是中國大陸陷入「軟實力欠缺」的焦慮時刻。儘管北京投下了巨資在全球興建孔子學院,但除了教授漢語和太極拳,還能輸出什麼的核心價值,可以讓其他國家的人民感動?

但目前也正是中國經濟力和綜合國力,上升到中華民族歷史上的最高峰。但這僅僅是「硬實力」的展現;如果中國還可以像台灣那樣擁有讓人感動的軟實力,那麼中華民族就可以跳上一個新的台階,讓全球中國人都會感到自豪。

因而對全球的中國人來說,當下正是兩岸發展的黃金交叉點。台灣民主軟實力的發展,對中國大陸帶來啟示,而中國大陸的經濟硬實力的勢頭,則可以成為台灣持續繁榮的堅強後盾。這次台灣的企業領袖,都全力挺馬「九二共識」的「一中各表」,支持兩岸的和平發展的關係,說明了台灣經濟與大陸的互補性,已到了密不可分的地步。

事實上,台灣民主的基礎不僅是投票,還在於獨特而沸騰的自由信息網絡。每天晚上,台灣起碼有五六個電視台會對時事和政治問題作出討論,那些「名嘴」的言論涵蓋了不同的政治立場,並且呈現了詳細的數據和圖表。這成為台灣民間的一種「政治教化」(Political socialization),傳遞多元化的價值觀,也傳播很多現代社會的資訊,讓民眾熟悉政治,也熟悉民主的遊戲規則。選民耳濡目染,了解不同政治立場的異同,逐漸培養相互尊重的民主精神。

這其實和當前大陸流行的微博有異曲同工之妙,在眾聲喧嘩中,不斷探索公共議題,也不斷思考公共政策與社會的未來。尤其中國的微博是擁有約三億人的群體,可以發揮一呼百應、迅速動員的特色。

這都是兩岸發展的黃金交叉點。在一個網絡的世界,兩岸社會不斷比較,也不斷交叉滲透影響。只要有和平,只要民間零距離的交流,就會彼此觸摸文化的軀體,感覺對方的體溫,分享生命的溫度。台灣是中國民間的民主鄉愁,而中國則是台灣民主豐收的未來。因為只有一個民主自由的神州大地,才會有一個永遠美好的寶島。■

邱立本 Asiaeditor@gmail.com

2012-01-12印尼呂水木扶貧教育書法義展‧200人出席善款反應佳廖子建

(印尼‧雅加達11日訊)由椰加達金門互助基金會,赤道基金會,三發-邦戛、山口洋培育扶貧教育工程聯合主辦,並得到黃進益、方勁雄、李錫波、黃德新等贊助的呂水木扶貧教育書法義展,於10日下午2時在雅加達漁家酒樓貴華廳舉行開幕典禮,並邀請西加山口洋市長黃少凡,駐印尼台北經濟貿易代表處夏立言代表,書法界精英等貴賓200多人出席。

首先由書法義展總策劃人蔡劍聲致詞。他說,展覽時間由1月10日至11日上午10時至晚上10時,展出的呂水木書法作品有100多幅,並且把展覽期間出售的書法所得,將全數捐贈給西加扶貧教育工程,同時對呂水木及家族,以及所有對扶貧教育工程提供支援和奉獻的鄉親和各界人士致以最高的敬意。
呂世典代表呂水木家族致詞時表示,這次的書法義展能夠順利舉行,必須感謝金門互助基金會總主席黃進益的支持和推動,培育扶貧教育工程,赤道基金會,工作團隊,大家全力以赴,同心協力。
此外也感謝書法義展的總策劃人蔡劍聲,並且把義展所得基金,全數捐獻給扶貧教育工程的3個機構,分別是赤道扶貧教育工程,培育扶貧教育工程和金門互助基金會,尤其是在黃進益總主席和理監事大力推動下,對清寒和優秀子弟提供助學和獎學金的數目都逐年增加。
黃金城博士恭祝這次的書法義展取得圓滿的成功。金門互助基金會總主席黃進益說,這次呂水木扶貧教育書法義展的全部所得,將全數捐獻給印尼雅加達金門互助基金會、培育教育工程、赤道基金會,作為扶貧教育基金會,也希望各界人士能夠完成呂水木畢生贊助弱勢群體的心願。
西加山口洋市長黃少凡與駐印尼台北經濟貿易代表處夏立言代表,分別祝賀呂水木扶貧教育書法義展圓滿成功。此外,截至10日下午5時,呂水木書法義展籌集的善款已經突破10億盾,再上11日義展的善款必定會突破15億盾,證明我國華人對扶貧教育的支持和熱心。(印尼星洲日報/報導:廖子建)

2012-01-12大馬獨立中學華文奇緣江迅

亞洲週刊二十六卷  三期 (2012-01-15)
馬來西亞的華文獨立中學多年來克服政治與經濟困難,堅持華語教育,傳承中華文化,意外地吸引其他族裔的學生。隨著中國崛起,中文成為世界語言,大馬華文中學也開始轉型,並吸引了韓國及其他國家的學生就讀。
在馬來西亞馬六甲葡萄牙村,晚飯後,陪同北京文化人、十集紀錄片《下南洋》總策劃麥天樞,沿著海岸信步。廣場上一幫葡萄牙人孩子在玩耍,趨前與一位少女用華文攀談。她十二歲,在華語學校讀六年級,父親印度人,因病去世了,母親葡萄牙人,為供孩子上學,打兩份工,白天在酒店,晚上在餐廳。這女孩竟然能說四種語言:英語、葡萄牙語、華語、馬來語。問她,學華語難不難,她靦腆點頭:難,很難,不過會堅持學。

來馬六甲之前,在馬來西亞砂勞越州(砂拉越)詩巫省,出席了華文獨立中學(獨中)公民中學和光民中學的兩場招生文藝晚會。招生還要舉辦晚會,令人新奇。在與校長、家長和嘉賓的接觸中,深感華文獨中一路坎坷走來,可譽為「壓不倒的玫瑰」。在晚會現場,看到不少馬來人、印度人學子用華語與他們作簡單交流。在詩巫,每年約有二千多名華文小學畢業生,其中九成升入以馬來文教學的國民型中學或國中,只有一成選擇獨立中學,獨中如何才能改變家長觀念,說服他們為孩子選擇華文獨中,確實困難不少,招生文藝晚會正是宣傳推廣的一種手段。

據《星洲日報》執行編輯林明華介紹,砂勞越原有十八所華文中學,一九六一年殖民地政府強硬推行改制計劃,其中十二所選擇改制為英中,只留下六所堅守陣地,成為獨中。一九六二至六八年,砂勞越華社又創辦八所華文獨中,獨中增至十四所。林明華說,詩巫二十多萬人口,華裔佔七成,卻擁有五所獨中,即公教、黃乃裳、光民、建興和公民獨立中學,其中規模最大的公教獨中九百多名學生,黃乃裳獨中四百多名學生,其他三所都不到百人。

以建興獨中為例,校地不到二畝,僅兩棟雙層校舍,中間搭起一座有蓋籃球場。此外,就只有簡陋的所和食堂。建興座落在後蒲港的小地方,人口不多,董事會和校長每年都沿家挨戶招生,並提供第一年學費全免,翌年學費僅收十六馬元(約五美元)的優惠,才勉強維持該校生存。條件艱難,建興獨中竟生存了六十五年,原本只設初中班,在擁有博士學位的女校長黃妃的策劃下,二零一二年將增設高中班。光民獨中也同樣艱辛,學校實施全日制,學費全免,還提供免費午餐,但學生只有八十多人,該校曾試驗性實施收費,但新生馬上劇降至十人,翌年只好又恢復全免。為了突破困境,該校費盡心思,未來甚至還計劃「進軍」西馬來西亞招生。

被詩巫獨中師生稱為「大家長」的丹斯里張曉卿爵士,是詩巫省獨中董聯會主席,他在十一月中旬由詩巫省華文獨中董聯會主辦的五所獨中聯辦的招生文娛晚會上致詞說:「獨中教育走過了數十年的風雨與黑暗,也經歷種種的危機和挑戰,加上政府教育政策的偏頗和對獨中教育的冷落和不公平,獨中教育之路,走得好辛苦。但數十年的堅持,卻孕育了獨中教育堅韌的生命力和競爭力,也造就了獨中教育不妥協、不屈服的辦學精神。」

張曉卿說,獨中是文化堡壘、華社資產。近年,政府對獨中教育政策的鬆動和開明,中國經濟崛起,掀起了全球學習中文的熱潮,英文不再獨領風騷,獨霸世界語言,華語地位也從華人母語變成國際語言。華文的運用與流通,隨著中國大陸、台灣、香港和全球海外華人經濟力量的崛起,勢必在新世紀成為一種強勢語言。把孩子送進獨中可讓他們享有更全面和更有價值的教育。他說:「華人不能忘本,一定要學好自己的母語和文化。未來可以看到,全世界不同的民族,為適應新的世界格局,面對中國經濟崛起,提升自己國家和民族競爭力,學習華語成了未來世界潮流。這就是今天面對的現實和未來。」張曉卿認為,應該以更大信心重新評估中文教育的價值。這是獨中轉型的開始,也是獨中蓄勢待發的預示,不要坐失歷史機會,更不要在蹉跎觀望中停滯不前。董聯會希望透過群體力量,激起獨中招生的熱潮,營造獨中教育更良好的辦學氣氛。

母語是一個民族構成的重要條件,也是一個民族文化得以傳承的基礎。東西馬的華文獨中雖然相隔著南中國海,卻是命運相連。位於西馬的吉隆玻有一所中華獨中,十七歲的韓國人朴秀彬是該校高二學生,她八歲那年舉家從韓國移居大馬。她父母與其他外籍人士不同,離鄉背井並非工作需要,而是為了讓孩子學習中文。朴秀彬說:「父母很早就看到中文的重要性,認為中文將會是世界語言,所以很希望我們學會中文。」

只是讓人好奇的是,學中文為何不首選中國大陸或台灣,而是在這個以馬來文為國語的國家?朴秀彬說,父母就是看中馬來西亞獨特的語言環境,他們查了很多資料,認為大馬華文教育在海外國家中辦得最出色,且因為多元種族背景,能擁有學習其他國籍語言的優勢,「他們希望我們除了會說中文,也必須兼顧好英文,而且這裏還可以學馬來話」。朴秀彬和妹妹都接受華小教育,在家裏和父母以韓語溝通,而姐妹倆則以華語談天,因此姐妹倆很多時候都可以說一些不想讓父母知道的悄悄話。
朴秀彬說,父母為了她們的前途,離鄉背井來到這個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也不同的國家生活發展,雖然已將近十年,但是在這裏始終沒有建立起和大馬人的社交圈。對朴秀彬而言,大馬是一個很熱情的國家,多元種族卻擁有十分友善的共同點。「在大馬生活其實很舒服,不管是華人還是友族,對我們都很好,這也是在韓國沒有機會體現的多元文化社會。」

大馬獨中吸引韓國學生

吉隆坡中華獨中有五名韓國學生,他們從小學時期就已遷居大馬,自小接受華小教育。吉隆坡中華獨中校長方成說,校方始終鼓勵外籍學生參與中華文化活動,整個校園就是一個中華文化的大舞台,家長把他們送進獨中,就是希望他們接觸中華傳統活動。他透露,該校目前擁有逾三十名外籍學生,除了韓國外,還有印度、美國、日本和台灣等地的學生,這些外籍學生都擁有華小的背景。

詩巫公民獨中董事長馮大盛接受採訪時說,獨中教育三語並重,倘若掌握得當,必有一番作為。學子選擇在獨中求學,因為獨中是以華語教學,這對華裔生而言,容易接受和理解,在學習上沒有語言障礙,隨著全世界八百所大專學府承認獨中文憑,學子在獨中完成學業而他日在大學深造都不成問題。隨著時代發展、科技進步及中國崛起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看到華文教育的曙光。獨中教育也因而在這種經濟強勢帶動語文價值的互動中,展示它未來的前景。

據悉,在馬來西亞,除華文獨立中學外,一般國中華裔子弟只是在課餘或週末上華文課,每週僅僅兩三節課。國中華文班長期來也不受重視,華文課不被列為正課。在國民型中學,華文是必修必考科,每週有五至七節華文課,華裔子弟有較多機會學習華文。最近,有關華文教育的喜訊不時傳來。前不久,大馬副首相兼教育部長慕尤丁說,教育部將考慮把語文科,如華文、淡米爾文,列為華裔、印裔生大馬教育文憑考試必考科,教育部將探討這一措施的可行性。幾乎同時,雪州大臣丹斯里卡立宣布撥款五十萬馬元資助巴生中華獨中興建綜合大樓,讓校方提升學校基本建設,一併解決校方為籌集剩餘五十萬馬元建校基金的煩惱。這對華文學校發展,無疑是利好消息。■

2011-12-04汶萊國王的寶藏-寶島華文燈火南下照亮汶萊藍慧

寶島華文燈火南下照亮汶萊 .藍慧
亞洲週刊二十五卷四十九期 (2011-12-11)
歐銀釧等三位台灣語文專家赴汶萊,以創意激發學生寫作,即席引領編織汶萊故事,各華校學生也參與徵文,匯整百年來首本華校生文學合集《汶萊國王的寶藏》,其內容也被台灣《點燈》節目拍成電視片,將推向全球華人社會。


汶萊華校近百年來第一本學生共同創作的文學作品集《汶萊國王的寶藏》於今年六月在台灣出版。台灣《點燈》節目於十一月十八日赴汶萊拍攝這本書所記述的華人華校感人故事。

《點燈》節目製作人張光斗向亞洲週刊說,明年《點燈》節目十八歲,將擴展視野,把節目擴大到東南亞和中國大陸。其中,汶萊華校的故事就是邁向東南亞的第一個故事,計劃於明年一月播出。

為什麼《點燈》節目邁向東南亞是從汶萊開始?張光斗說,他於早前獲贈《汶萊國王的寶藏》一書,在好奇中開始閱讀,被深深吸引,隨即於九月下旬前往汶萊,拜訪該書總編輯丘啟楓,並和書中部分小作者見面,又和熱心幫助華校的汶萊留台同學會主席林登輝及副主席韓保定等人碰面,了解其中細節,很受感動,敲定十一月進行拍攝。

兩年前汶萊留台同學會的理事會注意到,汶萊華校依循政令辦學,英文馬來文為主要授課媒介,華文從最主要科目變成選修科目,由量變到質變,華校名實不副,華文程度一落千丈,經過集思廣益,決定改善學習華文的環境,充實華文教材,從旁協助提升華文水準。

二零零九年該會先和台灣「聯合報基金會」合作,邀請學者專家黃沛榮、陳素紅、姚舜時三人到汶萊為華文教師授課,由時任聯合報基金會主任秘書陳潔明博士擔任團長。二零一零年則邀請台灣作家歐銀釧擔任團長,率領陳素紅、江惜美兩位語文專家深入汶萊八間華校做示範教學,她們三人指導學生認識漢字,培養閱讀能力,引導創意寫作,試著尋找一個方法,提升華校學生的寫作能力。

汶萊留台同學會諮詢委員丘啟楓告訴亞洲週刊:「歐銀釧以創意寫作的方式激發學生,即席在課堂上引領學生編織帶有汶萊特色的故事,最後再經由各華校參與徵文,匯整為百年來首本華校學生文學合集《汶萊國王的寶藏》。」

該書分為三部分,主文是八個華校聯合創作的故事,敘述汶萊國王有寶藏珍藏在千年水村的第三根柱子下面,但是需要以一把愛聽唐詩的鑰匙,在月圓之夜朗讀李白的《靜夜思》才能打開。

尋寶者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打開寶藏之門。原來,國王的寶藏不是鑽石也不是石油,而是學生們最期待的好書,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書寫學華文的歷程

書中另外一部分為華校學生介紹汶萊,最後一部分是學生寫自己學華文的歷程。汶萊斯里巴加灣市中華中學的林勇寫道,汶萊地圖長得像肺,是大家心中的心肝寶貝。詩里亞中正中學的沈永宜則說,汶萊地圖分兩部分,右邊長長的像大象的鼻子,左邊是大象的身體,只要再加畫個耳朵和眼睛,汶萊地圖就變成大象了。

歐銀釧表示:「汶萊學生充滿想像力。當時我問學生這隻大象要去哪裏?學生說,大象想要環遊世界,而且他們還強調,環遊世界要帶夢想,環遊世界要帶思想!創作寶藏故事時,還有一位十六歲的林岈砡說,國王的寶藏是人民。這些十多歲的學生隨口就說出帶有哲理的話語,十分難得。」

至於學習華文的歷程,馬來奕中華中學的楊欣敏寫道:「華文字蹦蹦跳跳,像隻兔子般,費盡辛苦才能抓住牠們。」她的同學陳婉晴則寫道:「華文有如一罐蜜糖,只有像蜜蜂一樣辛勤的四處採集花粉,才能釀出甜美的蜜來。」斯里巴加灣市中華中學的林洛凡寫道:「華文是一種非常有趣的語文,每個方塊字的背後都有著不同的典故、來源,魅力無窮。」

汶萊在婆羅洲西北岸,是一個緊鄰馬來西亞、盛產石油和天然氣的回教國家。汶萊的華校由華人社會贊助,但是依照法令,學生必須學習英文、馬來文和阿拉伯文,華文是選修科目。

汶萊留台同學會主席林登輝表示:「汶萊華人有四萬五千人,華人至少在一百年前來到汶萊。當年華人為了讓孩子受教育就設立私塾,之後擴展為華校。我們身為華人一分子,希望幫助華校學生學好中文,邁向未來。《汶萊國王的寶藏》這本書鼓舞了汶萊的孩子,他們知道自己可以用祖先的文字表達思想,相信他們會更努力把中文學好。」

這些年來,汶萊華校為了配合國家教育政策,華文授課時間減少,尤其是大部分的鄉村小學,大多數學生是馬來人、伊班人、杜順人,還有印度人、泰國人等,往往一個班上只有零星幾個華人子弟,老師要用華語、英語、馬來語授課;下課之後大家用馬來語交談,影響所及,不但教學進程緩慢,而且授課艱苦,環境也不利華語的學習,這對老師都是極大的考驗。

汶萊留台同學會副主席韓保定表示:「《汶萊國王的寶藏》一書釋放了汶萊華校生的創意,我們十分驚喜,這本書讓華校學生產生自信,繼續努力讀書寫作。華文是華校的基礎,未來我們希望能循序漸進幫助華校,以傳承中華文化。」

今年十月汶萊留台同學會主席林登輝組團前往台灣考察,引進台灣3D互動情境教學,洽談華語電子教材。這趟台灣行,該會獲得台灣經濟部資訊工業策進會等單位協助,帶回可以免費上網﹑取得華文為第二語文的教材,提供給華校教師參考,方便他們不必到台灣就可以取得最新學習華語的資訊。

張光斗帶領《點燈》工作隊伍於十一月十八日抵達汶萊,隨即展開拍攝行程。節目主持人曾慶瑜深入華校專訪,並參加汶萊馬來奕中華中學建校八十週年的募款餐會,這個晚會在各方贊助下,從舞獅舞龍以及關公舞大刀的鑼鼓聲中開始,全場激烈昂揚。

餐會在該校室內體育館舉行,菜肴加上茶水,共折合約三萬美元,全部由熱心華校事務的奕中董事長劉小源報效。校長方玉清說餐會募得五十萬零兩千元汶幣(約合三十八萬六千一百五十四美元)。

這種募款方式為華校注入更多的資源,《點燈》全體人員為之大開眼界,目睹華校募款盛況,曾慶瑜表示,華人熱心華教,踴躍捐輸,令她深深感動。她說,長久以來,汶萊華人這麼有恆心地推展華教,努力把祖先的文化保留下來,令人感佩。製作人張光斗表示,看到華人為華校出錢出力,傳承文化,他相信中文種子在汶萊,只要陽光好,水份充足,就會更好。

該校永久名譽董事長劉華源律師是《汶萊國王的寶藏》贊助者之一,他說﹕「汶萊華校裏住著華文寶藏,這裏的學生有著奇妙的智慧,他們在華文裏開展夢想之路,這是一條新路,立足汶萊,放眼亞洲,展望世界。」

汶萊留台同學會於二十日舉辦自由餐,歡迎《點燈》製作組並頒發感謝狀給《汶萊國王的寶藏》書中的作者、各校校長、指導老師以及學生家長,氣氛溫馨熱烈。

曾慶瑜說:「《汶萊國王的寶藏》是一本很精采的書,每個人閱讀之後都會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寶藏。」她和張光斗並帶領全場歡呼﹕「點燈十八,生日快樂。」歡欣慶祝台灣《點燈》邁向東南亞,開啟了新的里程碑。

《點燈》製作小組也拜訪長期擔任中正中學董事長、奉獻華校不餘遺力的知名書法家韓勉元,韓特別揮毫書寫丘啟楓撰文的對聯「點燃光明源自寶島,燈火不滅長留汶萊」,送給張光斗主持的「點燈文化協會」。

汶萊留台同學會已規劃新計劃,請歐銀釧再度巡迴各華校授課,教導華校學生進行田野調查,書寫汶萊華人的歷史,擬於明年出版電子書。■

2011-12-04給你拍拍手/有位鄉親在馬來西亞何靈慧張光斗

 

給你拍拍手/有位鄉親在馬來西亞何靈慧

聯合報文/張光斗】

 

圖/顏寧儀

有一陣子,台灣幾位綜藝節目的諧星喜歡模仿星馬一帶華人說中文,他們刻意強調語尾上揚的部分,往往引起觀眾很大的笑聲。
大陸各地的鄉音
培育多語的天才
等我自己去到星馬,發現那邊的華人往往同時具有華語、閩南語、客家話、粵語、潮州話、福州話、英語、馬來語……等七、八種語言能力,我才慌慌張張將被諧星揶揄的記憶擦拭掉,改以嚴肅、敬重的眼光與耳朵去看他們、聽他們。
他們從出生開始,就受到祖先移民到異域的影響,不但需要面臨當地政府對華人文化的壓制,也要呼應血液中的華人遺傳因子,去適應周遭的祖父母、父母、叔伯、娘嬸、姨舅……從大陸各地帶來的鄉音;我相信,放諸世界各地的民族聚落,再也找不到像他們一般,可以如此天才、如此多樣地「說話」與「聽話」的超強族群了。
與一位新聞界的友人聊天中,聽說有一位馬來西亞的華人女導演,率領了一團演員到國父紀念館演出《雪域上的光芒:文成公主》音樂劇,我的嘴巴久久合不攏。聽到這位女導演還在寫劇本之前,親自帶領團隊成員跑了一千多公里,重新踏上文成公主當年走了三年,下嫁吐蕃的漫長旅程;我的腰挺了起來,不再斜躺在沙發中。
然後,又再聽說她以同樣認真、執著的態度,遠走天津、杭州等地,拜訪弘一大師的孫女與其他的學者專家,製作過《天心月圓:弘一大師的傳奇》音樂劇;我忘了杯中的拿鐵已經冷了,也忘了去喝它。在聽到關於她的更多故事之後,我乾脆直接向友人索取那位奇女子的電話。
我心中有太多的好奇:她為何去美國學導演?為何選擇華人一向不擅長的音樂劇做為她的主創舞台?她在馬來西亞受的是什麼樣的教育?她的父母朋友如何看待她的創作?她又是如何去籌措大額的演出資金?如何去統領一群業餘的演出人員做出令人眼睛一亮的作品?
她叫何靈慧。與她通過幾封e-mail與兩通電話之後,我飛去馬來西亞的檳城。她為了替當地一所華校籌措教育資金,率領團員從吉隆坡趕赴檳城演出《弘一大師的傳奇》。
第一次看音樂劇
看出愛女的執著
對於檳城的街道完全不熟悉的靈慧,從機場接了我之後,就在夜晚的檳城街上迷路了;許多街景在眼前重複了四五次,她還是無法找到要帶我去吃飯的餐廳;她不停打電話詢問當地的朋友,不斷用有趣的腔調跟我說對不起,不厭其煩地一次次繞回沒完沒了的圓環入口。於是,還沒等到與她展開正式的談話,我已然抓到她個性中認真不妥協的特質。
演出的前兩天,她抽空與我坐在一家咖啡店裡。我彷彿找到了一條蜿蜒有趣的鄉間小道:一畦畦與天光相映的水田,一簇簇在溪流邊盛開的野薑花,幾個孩童在低頭吃草的牛隻身影下睡著了。真的很奇怪,在靈慧身上,我看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在台灣鄉間接觸過的:說著台式國語的同學、拿著藤條要我們背課文的老師、幫我們抓蝌蚪的種田阿伯,老要送蔥送薑的賣菜阿嬤……那麼地質樸、真誠、善良,她連眼神都是如此清澈而單純啊。
靈慧說,她的命比較好,因為是老么,父親在吉隆坡一處菜場裡開的中藥店開始讓家中的生活有了改善,她不像姊姊們無法念書,還竟然一路念到美國去了。老實的父親原本擔心這個么女日後靠什麼技術吃飯?戲劇又是什麼「碗糕」?
但是,當父親在吉隆坡的國家劇院看完了愛女的第一部音樂劇《釋迦牟尼佛傳》時,老人雖什麼話都沒有說,但他的眼睛漾出異樣的光采,他看到觀眾對著他的愛女鼓掌歡呼、看到女兒在台上謝幕、看到女兒被演員與工作人員簇擁著。他終於懂了,從生平第一次看到的音樂劇當中,他懂得愛女的執著、懂得愛女是為了什麼在打拚。
之後,久病的老人雖然再也無緣看到女兒其他作品,但是,他安詳地去了,再無牽掛。
於是,當我進入劇院,在「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歌聲中,在日本妻子於大雪中見不到弘一大師而蒼涼地對著天空泣訴、吶喊時,雖然找遍口袋也掏不出一條手帕,但是我沒有忘記,我要在落幕時,拍紅我的手掌,為那一群熱情澎湃的異鄉華人,也為那位藝高人膽大的女子。

【2011/11/28 聯合報】@ http://udn.com/

 

 

顯示第1-10筆 共23筆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末頁 到第頁 共3頁

來訪人次:

Copyright © 2007-2010 自在交流股份有限公司 EzFree Interchange Co .,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Tel:886-2-26648299, 886-2-26648311, 886-2-26648310 Fax:886-2-26648299
新北市深坑區北深路3段236巷6號1樓 E-mail:ez.change@msa.hinet.net
最佳解析度:1024*768

lv gucci chanel Gucci官網 gucci官方網站 gucci 台灣 女裝 洋裝 上衣 高跟鞋 手鍊 包包 cha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