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錄
華僑華人風雲錄
顯示第11-20筆 共27筆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末頁 到第頁 共3頁

2012-08-09成功與失敗汪慰平

 

羨慕別人在功成名就時,所贏得的掌聲與喝采?
我更願擁有在面對挫敗與折磨時,由灰心失望轉而振作奮勇的智慧。
我盼望每天都能有新的展望,新的嘗試,
也懷有純真善良的信心與毅力,
即使沒有美麗的翅膀,也沒有神奇的光環,
依舊可以將這些灰黯的日子,唱成一首快樂的歌。
有一分光,就放一分光,有一分熱,就散一分熱。
生活中有溫馨;有漣漪,有甜美;也會有急湍,
我祈禱生命中的風平浪靜永遠,也祈求不會有克服不了的驚濤駭浪。
在省思中,若能俯仰無愧,了無憾恨,何嘗不也是成功?
推薦〈墨爾本華文作家協會的部落格〉網址   http://blog.udn.com/melbourneAuthor
歡迎瀏覽

本文同時刊登於汪慰平個人網站部落格〈墨爾本生活部落格〉網址 http://blog.udn.com/lucy66

2012-07-07對「華文教育留根工程兩岸合作共同推進」之見思張仲琪

 

對2012「華文教育留根工程兩岸合作共同推進」6/30座談會之見思
有關兩岸如何共同合作發展華文教育大業,個人建議摘要說明如次,敬請指正為禱。(僅提出大方向及原則性,對技術及細節部分,若可行,再另案召會研討)
 
 
一、中國大陸經濟崛起,目前全球約有4,000~5,000萬人學習中文當作第二外國語言的華語熱,預計到2013年起十年內將激增至1~1.5億人,其中有30多個國家將華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海外華文市場規模龐大,按台灣資策會曾評估全球中文教學市場高達600億美金。據媒體報道,到2013年起十年內,全球漢語教師缺口將達500萬人以上,據推測僅印尼地區就有10餘萬教師缺口。而每年中國大陸最多外派一千多名,及台灣含應用華語系實習老師也僅百餘名,與實際需求量遠遠大於供給量,師資嚴重不足,故“師資荒”成為影響當今海外華語熱持續發展的一大瓶頸。 ---故培訓所在國當地華語文「種子教師」及研習班為解決部分需求,且在地化老師培訓具有「當地語言」教學之優勢。
二、建議由兩岸民間/非營利組織共同出資,成立「海峽兩岸海外華文教育暨文化基金會」。接受兩岸相關單位/個人提出計畫申請至海外華語文教學,予以補助。---為減低文化侵略的疑慮,宜以民間非營利教育組織型態,並解決當地教師待遇不過的問題。
三、建立兩岸退休及流浪教師(台灣約10萬) 組織機構,重新培訓華文教學能力,發揮剩餘教師的價值。
四、雙方中國HSK(漢語水平考試)及台灣TOCFL(華文能力測驗)等檢定及格,先互相承認,爾後時機成熟,再共同研擬制定規範與認證機制。---如同兩岸及中馬、台馬學歷互相承認。
五、各國/地區的華語文教學無論使用簡體、繁體及漢語、注音,都應予鼓勵與補助,­­讓兩岸勇敢跨出海外「僑社大和解」(僑務休兵)及「僑教和解」(休兵)的一步,共同攜手開拓全球華文市場,宏揚中華文化精華的軟實力於無形。---藉由兩岸共同經營海外華語文市場,如民間業者策略聯盟,讓我泥中有你(我幫您),你泥中有我(您幫我),因為我們兩岸的目標與願景是相同。
六、兩岸共同建立華語文遠距網路學習及教學服務平台,共同開發電子(數位)化教材及教具應用,充分發揮兩岸網路與ICT科技應用的互補優勢。---掌握世界各地華文學習環境不同特性,哪一個方便接受,就用哪一個方式教學,因時因地制宜,有教無類。
七、兩岸政府相關機關或組織主動協助整合兩岸華語文教學、教師資源,分享相關訊息與機會,相互分工交流合作,對華語教材出版及數位(數字)化、教具產製,互相授權,保障雙方智財權,共同經營分享華文市場機會與資訊。

諸君不見近百年美國除軍事強權外,更夾其強勢的軟文化實力,及近十數年日本、韓國的影視娛樂、動漫產業、精細工藝的風潮席捲世界各地。但相信21世紀的現今,正是我們兩岸這一代中國人該覺醒的時候,放棄上一代積習的成見,攜手合作互助互補,共同擔負起復興中華文化的大業的最佳時機。

 

華人自在交流聯合網創辦人
     世界留台校友會聯誼會總會網站及相關業務負責人
     台灣六大歸僑協會等海外相關組織23個網站負責人
     自在交流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
張仲琪謹識

2012-06-26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星雲大師

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宋.蘇東坡

蘇東坡這首詩偈,將人生形容得非常深刻透徹。人生如浮萍,隨水飄浮不知所終;人生也像白雲,飄盪空中,不知何處安住?在動盪的世局下,多少人有國難歸,有家難回,為了功名富貴,找一個安頓,找一個進階,不惜到處追求,甚至移民海外,真是「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鴻鵠飛鳥在下雪的泥土上,偶爾留下了爪印,可也只是短暫的一痕,一剎那又飛走了,他哪裡會知道飛到何處去?



日常生活中,夫妻、父母、子女、朋友的關係就像相逢的旅人,偶然在途中相遇,打個招呼,點個頭,慰問幾句,馬上又要各奔前程,人與人間的關係,都像偶然的結合,大限來時,各奔東西,還有什麼好計較的呢?

我們在生活中,若不知隨緣,便常與人計較;做事不隨分,就常常不得當;說話不隨理,便沒有原則,人家也不信服。不能隨遇而安,每天如在空中飄盪,時時處處與人計較得失,日子會很難過,很煩惱。

所以,佛法的生活,就是要我們不要太執著、計較,要隨緣自適,隨分做事,隨理說話,隨遇而安,隨人相處,隨心自在!這首詩偈,很值得我們參悟。

2012-06-17分析印尼華語文教育的相較每年馬來西亞囘台升學的學生不足其十分之一的原因張仲琪

 

針對印尼華語文教育的相較每年馬來西亞囘升學的學生不足其十分之一的原因分析說明如次:兼復印尼留台校友聯誼總會沈清平秘書長2102年6月2日電郵文:
 
以下僅是個人看法若有偏頗謬誤尚祈各位先進斧正指教,本文僅對事不對人就客觀事實分析及若有所得罪某些人還請海量包容!
※茲就提出對印尼華語文教育建議弟個人背景前提說明:
據愚弟曾多年對台灣各相關單位及大學訪查宣導說明會資料及
       曾與台灣教育部僑民教育委員會林主委僑委會相關部門主管科長海外聯招會教育部國際文教處等部分相關人接觸
       及人員交換意見瞭解印尼華教部分問題
二、愚弟近四年來參與服務「中印尼文化經濟協會」活動及提供免費網站服務對印尼投資文化及經濟環境的了解
近年來參與台灣「中華民國印尼歸僑協會」活動及網站免費服務
對「印尼台灣工商聯誼總會」及「台灣印尼學生聯誼會」參與活動及網站免費服務
五、愚弟曾於1981~1987年間利用工餘時間在印尼泗水參與高速公路興建期間曾在僑社私下多次擔任華語文教師
 
印尼巨港多名資深華文教師聚探討華教發展現狀
 來源 中國新聞網 20110506

 

※基於以上種種機緣故愚弟斗敢對印尼華語文教育的相較每年馬來西亞囘升學的學生不足其十分之一及許多印尼華語文教育
未來發展提出建言 (另會提送附檔案草案說明)主要差異分析原因如次:(有些原因簡述各位比我更清楚)
一、印尼華校關閉超過三十年,1998年暴動後才逐步開放。
 
二、印尼華人比例過低從事政治及政黨人數力量在印尼無足輕重無法藉選舉影響印尼政府華教政策
 
三、中國大陸經濟的發展與商機崛起,學習華語文成為熱潮印尼政府只是趕上趨勢
 
四、印尼幅員太大,華人散居各大城市,聯繫及交通成本過高。
 
五、印尼華人華語文斷層過於嚴重絕大部分華人平時習慣使用印尼文溝通及書寫
 
六、印尼華人年輕族群就連來台校友及在校學生對外同儕間交流時僅習慣使用印尼名字,信心不足,
例如在Facebook上使用就可看出與馬來西亞華人使用名字與常用中文之差異與端倪
(在FB上我要找認識的印尼朋友及在校同學,因不知他們的印尼名字
都很困難,但我在馬來西亞的華人社團很容易就結交認識超過150人以上)
 
七、印尼華人雖然超過有一千萬人之普但華人教育推展上卻異常特殊與艱辛
否則也不用留台校友的全力支持了
 
八、印尼華人因歷史因素五六十年代因支持中國及台灣的歷史情結導致向左向右傾的分裂
至今僑社亦有因政治因素而有老死不相往來的華人社團
 
九、目前馬英九政府與中國大陸當局已達成推動「外交休兵」僑務休兵相信
未來也會走到「僑教休兵」(簡繁體都可使用中台僑務單位互相照顧提攜合作)的默契
(愚弟業向僑委會任弘副委員長提出過)
按我所知全球資訊軟件使用萬用內碼的Uni-Code已先超越語言障礙不管什麼語言及文字版本幾乎都支援
 
十、     國父孫中山先生在一百年前就提出中國人的共同民族劣根性:大部分的人只在乎家族利益不管宗族及種族或人類共同之利益
像盤散沙不團結缺乏公眾利益的公德心等內行鬥內行外行鬥外行結黨營私不營公國共內戰如此許多海外華社僑團如此
※例如分親中親台親美幫福建幫分漳洲泉州福州福清幫客家族群又分海陸豐潮州幫廣府幫又分廣惠肇金門幫又分大金門小金門等不計繁舉
          ※更有分地域性的雅加達棉蘭的福建幫等(中國大陸及台灣的歸僑協會內部亦復如此)
     更好玩的事連我們印尼雅加達留台校友會及香港留台校友會也各有分兩個聯誼會
 
 十一中國人有許多擁護個人主義或山頭主義色彩特濃(有如民國初年的軍閥割據,自立為王各護其主)許多人有點學問有點事業成就就想到名利
     勾心鬥角,爭權奪名結黨營私搞小圈圈派中有派 等到要出錢出力時真正需要貢獻僑社僑教僑校募款贊助或策謀商議計畫時卻推諉理由一大堆
          君不見 各地華人世界到處不是名譽總會長理事長會長董事長部長、財務長、執行長、秘書長正副主委理事監事等各式各樣頭銜
         ※今年2~3月有幸造訪汶萊及東馬據知汶萊僅有40餘萬人口華人約有3~4 萬但有位先生登記成立一個全國性文藝性社團組織成員以個位數計
      確可當個終身總會長走遍大中國華人區的各國遊走可風光一輩子但也被當地華人嘲諷的對象
         ※更誇張的是有人的名片印的抬頭及簡介自己時竟有數十數百個之多
 
十二、印尼僑界缺乏如同馬來西亞的「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及「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等為僑教整合資源與發聲的服務組織
 
以上數則原因只是愚弟個人之陋見,致使目前印尼華教市場裹足無法大步向前之主因分析
 
雖大環境如此艱困但愚弟仍樂觀以為並預言:如果印尼的政治與經濟大環境,維持穩定發展下,未來廿到卅年內印尼將成為下一個馬來西亞的最大地區與國家的華文教育市場。
(除了台港澳及中國大陸的大中華經濟圈之外)

僅以數端略作說明背景要義否則大家見樹不見林一會見山是山一會見山又不是山

2012-01-01馬英九總統「為下個世代點亮蠟燭」元旦祝詞馬英九

  • 點亮心中燭火 持續發光發亮

今天是民國101年的第一天,兩個多小時前,中華民國第二個一百年的第一道曙光照射在玉山主峰。百年交會這幾天,英九的心境非常清澈,自己像是站在一個歷史的分水嶺上,過去一百年,歷程清晰在目;未來一百年,理路明確可循。
  回首後望,我看見先人篳路藍縷,以血淚締造今日的中華民國;引頸前瞻,我想像一百年後的國人,也將檢驗著我們這一代,我們替國家創造了什麼、引領了什麼、解決了什麼、留下了什麼?
  今日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將決定未來的歷史。
  身為中華民國總統,深感責任重大;當一百年後的國人回顧我們這一代,會不會像我們想起林獻堂、蔣渭水、胡適、孫運璿、李國鼎等人一樣,發自內心由衷地說:「臺灣有你們,真好」。
  我們這一代人,要讓下一代記住什麼呢?
  在此,我想引用嚴長壽先生寫的《教育應該不一樣》書中的一段話:「教育不是裝滿一壺水,而是點亮每個孩子心中的蠟燭,讓他發光、發亮」;領導一個國家亦復如此。一個民主國家總統的挑戰,不只是如何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更是如何能豐富人民的選項,如何點燃下個世代人民心中的蠟燭,讓他們發光、發亮。
  百年前民國初創之際,胡適倡導的「新文化運動」,以理性精神引導國家發展方向,從此自由、民主、科學,以及容忍的精神,成為這一百年來的指引。
  日據時期,林獻堂曾經向梁啟超請教日本統治下臺灣反抗運動的方向。後來林獻堂依循梁啟超的建議,以非武力方式,提倡「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歷時14年不輟,1921年並與蔣渭水等先賢成立「臺灣文化協會」,以出版報刊、啟蒙思想、教育民眾、破除迷信等,推動進步觀念。他們要求民主議會的願望,延續至臺灣光復以後,成為臺灣民主運動的源頭。
  在上世紀五○年代,李萬居、吳三連、郭雨新等人率先投入地方選舉,雷震因倡議臺灣成立反對黨而入獄10年。他們當時喊出「國會改革」、「解除戒嚴」、「解除報禁」、「確保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的真正自由」等政見,他們的理想在九○年代終於實現。六○年代,殷海光、柏楊即使遭到軟禁或身陷囹圄,依舊筆耕不輟。我們也不會忘記不畏權勢、敢說真話的陶百川,畢生為人權、法治呼號。所謂「大病文人醫」,他們身為文化人,對社會國家做出了如此積極的貢獻。
  在學術界,臺大校長傅斯年挺身捍衛學術自由,身影從未離開大學校園。北一女中校長江學珠推動全人教育,以校為家,人格風範至今讓人懷念。新竹中學校長辛志平生活簡樸,退休後,將自己一生積蓄全部捐做獎學金;他用身教告訴學生,什麼才是人格的榜樣。每天比學生早到校的高雄中學校長王家驥,總是親身實踐著自強不息、實事求是與精益求精。楊日松博士一生沒有離開過法醫的工作,用科學尋找正義,直到病重期間,還要大家別來看他,繼續堅守崗位。
  我們要點燃下個世代人民心中文明的蠟燭,就像百年來賴和、楊逵、鍾理和、鄧雨賢、呂泉生、錢穆、林懷民、侯孝賢等人,燃起臺灣人民心中美麗的文明之火。鍾理和記錄在這片土地上踏實生活的勇者;林懷民的《薪傳》讓噙著中美斷交眼淚的人們,重拾唐山過臺灣的勇氣。我們跟著侯孝賢的《悲情城市》,省思臺灣的過去,拂去歷史的塵埃,走出悲情的陰影。而李雙澤的《美麗島》恰是這片土地生命的伴奏。我們小時候,唱著呂泉生替臺灣人留下的《丟丟銅仔》民謠,長大後,唱著他寫的《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或更早前鄧雨賢寫的《望春風》,心中充滿了純樸的溫情。如今,我們的孩子在創新的樂音中成長, 活潑而充滿鮮活的創造力。
  我們也要點燃下個世代人民心中慈悲的蠟燭,一如一百年來北臺灣的聖嚴法師、東臺灣的證嚴法師、南臺灣的星雲法師、蘭大弼傳教士、單國璽樞機主教、急公好義的身障英雄羅重盛、捐出畢生積蓄的榮民伯伯胡壽宏,以及法鼓山、中台禪寺、一貫道與天主教、基督教等教會團體在救災與濟貧的長期貢獻。他們的點點滴滴,喚起了臺灣人民心中不滅的慈悲心。
  在民國一百年的最後三年,中華民國跟全球都遭遇了上世紀大蕭條以來最大的金融海嘯。下一個百年的初始,我們也得在歐債危機的威脅下顛簸上路。英九不願粉飾太平,而選擇誠實面對人民,民國101年將是關鍵的一年,我們必須加倍努力。40年前,在臺灣經濟正值轉型之際,孫運璿與李國鼎為我們打下了厚實的基礎。今天,在金融風暴後、世界經濟重整之時,我們當然也要效法前賢,替下一代強化他們的實力。
  儘管外在環境嚴峻,但英九還是對臺灣人民有信心,對我們應變調整的能力有信心,對中華民國的經濟實力與文化深度有信心。過去一百年,我們經歷了漫長的戰亂與動盪,在承平時期則努力追趕。在臺灣人民的努力下,不論在科技研發、藝術文化、體育競賽、設計創新、人道援助等各方面,台灣的表現都令全世界刮目相看。各位先生女士,我們的運動員、發明家、設計師、藝術家、科學家、國際志工,甚至於大學、專科與高中、高職的學生,最近幾年在國際舞台上,都拿出了亮麗的成績。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從學習者蛻變成創新者;由風潮的跟隨者轉變為文化的領航者;由愛心的輸入者變成援助的輸出者;從拼命追求效率,走向靈活運用創新。這些轉變與成熟,值得國人歡喜驕傲,也是我們走向下個一百年最好的憑藉。
  從三年多前英九就任總統以來,念茲在茲的都是國家建設,都是社會公義;所思所願的莫非安和樂利,莫非土地人民。三年多來的執政團隊,有些事也許做得不夠好、不夠快。為了點亮下世代人民心中的蠟燭,不夠好的,我們要更加努力;不夠快的,我們將加速腳步。過去一百年,先人為中華民國奠定堅實的民主基礎;展望未來,我們能不能為下個世代,奠定和平、繁榮、和諧、進步的基礎呢?
  下個一百年的臺灣人民,有權利期待一個和平而非戰亂的年代,一個繁榮而非蕭條的年代,一個和諧而非對立的年代,一個進步而非倒退的年代。我們該努力的,就是要實踐他們的期待,讓他們在下個民國一百年裡,也能以我們今日同樣的心情,歡喜感懷。
  站在百年與百年的分水嶺上,我深深體認到一己的微小、 短暫,只願更謙卑地面對下個一百年。在歷史的長河裡,每個人、每一代都是滄海一粟,都是感念的後輩,都是謙虛的學生。我們要讓一百年來中華民國自由、民主、正義、文明、慈悲的燭火,持續在下一代心中發光、發亮。

我們有信心,將來,下一代提及亞洲崛起、中國大陸崛起的驚歎,也必然感受臺灣崛起、中華民國崛起的光榮。再一百年後,當那時的國人回想起我們,如果能說一句「曾經有你們,真好」,那該有多好!
  在民國101年元旦,我想與全國人民一齊許願,讓我們共同努力,為中華民國下一世代點亮蠟燭。
  祝大家新年快樂,謝謝大家!

2011-10-01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北宋張載

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是北宋理學家張載(1020-1078年),世稱橫渠先生著名的橫渠四句,

正確的內容應是:「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生平介紹:

張載(1020年—1077年),字子厚。北宋哲學家。陝西鳳翔郿縣(今陝西眉縣)橫渠鎮人,世稱橫渠先生。

生平張載是北宋「關學」的創始人,是二程(程顥、程頤)的表叔,理學的奠基者之一。橫渠哲學的重點是天道說起,由《易傳》的解釋開始,先說明天道如何創生天地萬物。張載曾提出著名的「橫渠四句」,認為讀書人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宋元學案·橫渠學案》)。

張載、周敦頤、邵雍、程頤、程顥,世稱「北宋五子」,《正蒙》一書是張載最後的著作,一生思想的最高總結。明代沈自彰把張載的著作編為《張子全書》。

東海一梟:「橫渠四句」與「東海四句」

作者﹕東海一梟

歷史上真正的大儒,都是道德意識和使命感特別強烈、特別富有社會責任歷史責任者,創派人物孔子孟子不必說了,便是最為後人垢病的宋明道學中人,很多也是頂天立地以道自任的偉大人物。理學奠基者之一、世稱橫渠先生的張載就是其中之一。

著名的橫渠四句:「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充分體現了儒家修齊治平的思想要旨、當仁不讓的奉獻精神和天人合一的終極關懷,已成北宋以來為廣大儒家人物廣泛認同的道德標準和人生理想。

為天地立心」:張載強調「盡心」,認為人本無心,因物為心,要深入瞭解宇宙萬物,就要超越感官局限,擴展思維範圍,同時「體天下之物」、「視天下無一物非我」,把宇宙萬物看作與自己息息相通的整體,自己看成宇宙的一個必要部份,我稱之為宇宙心靈化和心靈宇宙化,人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這種境界,也就是馮友蘭 先生所說人生四境界中的天地境界。

為生民立命」:清人焦循有言:天下之命,自聖人而造。我在《文龍思虎聚京華》中也說過,我相信命運但並不安命順命更不畏命,我更相信英雄之士是可以改變命運、創造命造的。我們不僅要改變創造個人的命運,我們還要改變創造他人的乃至社會國家民族的命運。對於個人而言,性格決定命運,整個社會和民族的命運,則由思想、制度決定。不同的制度和文化傳統造就民眾不同的命運。張載民胞與思想,可說是「為生民立命」的具體闡釋。

為往聖繼絕學」:以繼承孔孟道統為己任,「張載治學以《易》為本,以《中庸》為體,以孔孟為法。」(《宋史張載傳》),以「反佛道,興儒學」為自己使命,充滿「獨立不懼,精一自信」的理論勇氣和學術氣魄。

為萬世開太平」:以「內聖外王」的道德政治理想建立合乎「大道」的政治社會秩序,使天下天平,顯示出張載對「天下國家」的深切關懷。

2011-08-31創造奇蹟的人網路作者

當我們有能力的時候,是否願意去做創造奇蹟的人呢?

創造奇蹟的人

某家公司有一個傳統,每年聖誕夜都會舉辦晚會,並舉行抽獎。抽獎的規矩是這樣的:每個員工都會繳交十元美金做為基金,全公司共有三百人,換句話說共能募集到三千美金,而被抽中的幸運兒,就可以將這些錢全抱回家。
 
 抽獎當天,辦公室洋溢著熱鬧的氣氛,每個人紛紛在紙條上寫下自己的名字,投進抽獎箱中。但是,一個年輕男子下筆時卻猶豫了。因為他想到,公司的清潔阿姨體弱多病的兒子最近要開刀,但她卻沒有錢支付手術費用,讓她非常煩惱。
 
 於是,儘管知道抽中的機會渺茫,只有三百分之一的機會,但男子還是在紙條上,寫下了那名清潔工的名字。
 
 緊張的時刻來臨了,老闆在抽獎箱中翻攪了一番,最後抽出一張紙條,而男子也在心中不斷地禱告:「希望清潔阿姨可以得獎……
 
 接著,老闆慎重宣布得獎人的名字……奇蹟發生了!中獎的竟然真的是那位清潔工!
 

 辦公室爆出歡呼聲,清潔阿姨連忙上台領獎,幾乎喜極而泣的她,感動地說:「我真是幸運!有了這一筆錢,我兒子就有希望了!」 

 

晚會開始,男子一面想著這個「聖誕奇蹟」,一面踱步到抽獎箱旁。他順手摸出一張紙條,漫不經心地打開一看,上面寫的,竟然也是清潔阿姨的名字!男子非常吃驚,接連又抽出好幾張紙條,上面的字跡雖然不一樣,但寫的名字全都相同──都是那清潔阿姨的名字! 

 

男子紅了眼眶。他赫然明白,世界上真的有聖誕節的奇蹟,只不過,奇蹟不會從天上掉下來,而要人們自己去創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天下午,我跟一個朋友到郊區散步。突然,有一個穿著破爛的老人靠了過來,手中提著一袋袋青菜推銷。那些青菜的賣像很差,菜葉脫水枯黃,上面還有一個個蟲咬的小洞。但朋友二話不說,一口氣買了三袋。

老人還很不好意思地解釋:「這菜是我自己種的。前陣子下大雨,菜都泡爛了,樣子不好看,真抱歉。」
 

 老人離去後,我問朋友:「你回家真的會吃這些菜嗎?」 

 他想也不想地說:「不會,這些菜已經不能吃了。」
 

 「那你為什麼要買?」 

  「因為那些菜不可能有人買。如果我也不買,那個老人恐怕就沒有收入了。」 

 朋友的善行讓我十分佩服,所以我追上老人,也跟他買了一些菜。

 

2011-08-23馬鶴凌的身影陳文茜

 

馬鶴凌的身影作者/ 陳文茜

他最後還是拉了兒子一把,雖然他是無心的。

馬英九的父親馬鶴凌走前三年定下遺囑,沒有公祭,不收花籃,只登報告知。中國人死後講隆重,子孫之孝之錦就看蓋棺那一刻。


那是窮極一生的榮耀,人活著看不開,死了還放不開。

馬英九的父親死前當然知道,以他兒子今日的政治地位與未來潛力,他可以來一場「國葬」;! 全世界華人為之動容的葬禮。

他沒有這麼做,生前死後他把所有的心願都給了最心愛的兒子,一生拉拔,至死不渝。

當他長眠那一刻,世人終於明瞭,馬英九的廉潔品格不是完全與生俱來的,那是一位愛子至深的父親,給了多麼不平凡的家教與身教。

我過去並沒有太多的機會碰到馬鶴凌,幾次場合即使臨席而坐,也只是淺嘗性的交談。去年丁守中委員競選時一場募款餐會,守中安排我坐在馬伯伯身旁。

他笑笑地和我打招呼,低聲說:「我常和英九提起,他該像你學習勇氣與見解。」我聽了只點頭稱謝,當是客套話。

整場貴賓紛紛前來問候馬鶴凌,我心想馬英九的爸爸現在水漲船高,大概個性使然,反倒因此沒特別和馬鶴凌先生交談。

父比兒子頂天立地直至他走了,我看著他的遺囑,想著他面對死亡時的從容與節氣,並閱讀他86年的一生,才驚訝地發現在馬英九俊美的身軀後,存在著一位不凡的父親,深深影響著他。

人在低處要拒絕誘惑很難,在高處更難。

沒嘗過鮮食,無了慾念渴望;到了某種地位,不想要的,不主動要的,都會送上門來。

當了部長,想當院長;當了院長的,還想做總統;當了總統的,更想要富貴延及三代。

沒完沒了的慾望,無止無盡的追求,這是凡人。馬鶴凌疼兒子的方法,不是凡人做得到的。

兒子當上法務部長,俊秀的外表與完美的學歷已夠鶴立雞群;「掃黑」,不小心命都沒了,怎麼划得來?

一般平凡膽怯的父母要遇到這種情況多半教兒子,「好官莫惹黑」,他們今日殺不了你,明日可以整你;你保住了自己,未必保得住家人。

有點是非觀念的父母,頂多支持兒子,但口口聲聲不忘叮嚀,「要小心啊!對方可是有槍,不要命的。」

但馬鶴凌卻支持馬英九,「文天祥只活39歲,你已多活五年了。」

馬伯伯教兒子「至誠能勝天下至偽,至拙! 能勝天下至巧」,不只是書訓,還是關鍵時刻的信念。

這種父親,在這樣膽怯的時代,太難得了。

從某個角度看,馬伯伯應該比馬英九可頂天立地。

他死前,纏繞他的是「親爹爹」式的「緋」聞。這種不會出現在馬英九身上的事,黏著馬伯伯,使他的形象與兒子有著
重大落差。

他當然是個大馬迷,一生把願望都給了兒子,世上恐怕沒有幾個人比馬鶴凌更珍惜馬英九。

但是馬迷們不會講的話,他會直言。

他坦白地要馬英九選總統,直率地反對馬英九出任主席。

不管他的政治判斷對或錯,他愛惜馬英九的方法不是一般馬迷式的「馬全對」。他曾和我提及馬英九應該更有得罪人的勇氣,要兒子爭就不只爭大位,爭歷史地位。

最動人方式愛兒子馬鶴凌嚥氣那一刻,或許因他的兒子而奪得了眾人的囑目與尊敬。

但是當馬家宣布父親的遺囑時;這位曾經巔沛流離半生的老先生,輕易地建立起比他的兒子權力地位更高的生命高度。

不發訃聞、不設靈堂、一切簡樸。從選棺木,到靈骨塔,費用不到十萬。

那一代的老人,一一作古了;以致於以上的傳奇只能停留於某個年代的名字之中,于右任、鄧小平……我們以為它已是絕響,沒想到傳奇卻因馬鶴凌又重啟於當代。

現代之官,父執兒輩不要太過分的特權,就已經是難能可貴了;怎麼可能比尋常百姓還簡樸,喪禮十萬?

馬鶴凌那一輩的軍人,以國家為己任.他們有的在自己的信念中,潦倒一生;那是那一代逃難中國人的悲劇。命運太捉弄了,以致於他們分不清是信念錯了?還是時代錯了?

幾十年的承平,我們逐漸擁有富裕,也頓生了濁世中共有的妥協之慾。

2011-08-09桂花雨-琦君僑聯

中秋節前後,就是故鄉的桂花季節。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彷彿聞到了。桂花有兩種,月月開的稱木樨,花朵較細小,呈淡黃色,台灣好像也有,我曾在走過人 家圍牆外時聞到這股香味,一聞到就會引起鄉愁。另一種稱金桂,只有秋天才開,花朵較大,呈金黃色。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後兩大片曠場,沿著圍牆,種的全是金 桂。惟有正屋大廳前的庭院中,種著兩株木樨、兩株繡球。還有父親書房的廊簷下,是幾盆茶花與木樨相間。

小時候,我對無論什麼花,都不懂得欣賞。儘管 父親指指點點地告訴我,這是凌霄花,這是叮咚花、這是木碧花……我除了記些名稱外,最喜歡的還是桂花。桂花樹不像梅花那麼有姿態,笨笨拙拙的,不開花時, 只是滿樹茂密的葉子,開花季節也得仔細地從綠葉叢裡找細花,它不與繁花鬥艷。可是桂花的香氣味,真是迷人。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聞,還可以吃。「吃 花」在詩人看來是多麼俗氣?但我寧可俗,就是愛桂花。

桂花,真叫我魂牽夢縈。

故鄉是近海縣份,八月正是颱風季節。母親稱之為 「風水忌」。桂花一開放,母親就開始擔心了,「可別做風水啊。」(就是颱風來的意思。)她擔心的第一是將收成的稻穀,第二就是將收成的桂花。桂花也像桃梅 李果,也有收成呢。母親每天都要在前後院子走一遭,嘴裡念著,「只要不做風水,我可以收幾大籮,送一斗給胡宅老爺爺,一斗給毛宅二嬸婆,他們兩家糕餅做得 多」。原來桂花是糕餅的香料。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聞十里,至少前後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裡的。桂花成熟時,就應當「搖」,搖下來的桂 花,朵朵完整、新鮮,如任它開過謝落在泥土裡,尤其是被風雨吹落,那就濕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

「搖桂花」對於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著母 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嘛?」母親說:「還早呢,沒開足,搖不下來的。」可是母親一看天空陰雲密佈,雲腳長毛,就知道要「做風水」了,趕緊吩咐長工提 前「搖桂花」,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篾簟,幫著抱住桂花樹使勁地搖,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 啊。」母親洗淨雙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盤中,送到佛堂供佛。父親點上檀香,爐煙裊裊,兩種香混和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於是父親詩興發了,即時口占 一絕:「細細香風淡淡煙,競收桂子慶豐年。兒童解得搖花樂,花雨繽紛入夢甜。」詩雖不見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親確實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詩呢。

桂花搖落以後,全家動員,揀去小枝小葉,鋪開在簟子裡,曬上好幾天太陽,曬乾了,收在鐵罐子裡,和在茶葉中泡茶、做桂花鹵,過年時做糕餅。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念 中學時到了杭州,杭州有一處名勝滿覺壟,一座小小山塢,全是桂花,花開時那才是香聞十里。我們秋季遠足,一定去滿覺壟賞桂花。「賞花」是藉口,主要的是飽 餐「桂花栗子羹」。因滿覺壟除桂花以外,還有栗子。花季栗子正成熟,軟軟的新剝栗子,和著西湖白蓮藕粉一起煮,面上撒幾朵桂花,那股子雅淡清香是無論如何 沒有字眼形容的。即使不撒桂花也一樣清香,因為栗子長在桂花叢中,本身就帶有桂花香。

我們邊走邊搖,桂花飄落如雨,地上不見泥土,鋪滿桂花,踩在花上軟綿綿的,心中有點不忍。這大概就是母親說的「金沙鋪地,西方極樂世界」吧。母親一生辛勞,無怨無艾,就是因為她心中有一個金沙鋪地、玻璃琉璃的西方極樂世界。

我回家時,總捧一大袋桂花回來給母親,可是母親常常說:「杭州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裡的金桂。」

於是我也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那陣陣的桂花雨。

轉載自《桂花雨》/ 琦君著,
台北市:爾雅出版社,89/10/10

2011-08-09郁達夫《懷魯迅》僑聯

真是晴天的霹靂,在南台的宴會席上,忽而聽到了魯迅的死!
  發出了幾通電報,會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開往上海的輪船。
  二十二日上午十時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個澡,吞了兩口飯,跑到膠州路萬國殯儀館去,遇見的只是真誠的臉,熱烈的臉,悲憤的臉,和千千萬萬將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與緊捏的拳頭。
  這不是尋常的喪事,這也不是沉鬱的悲哀,這正像是大地震要來,或黎時將到時充塞在天地之間的一瞬間的寂靜。
  生死,肉體,靈魂,眼淚,悲歎,這些問題與感覺,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魯迅的死的彼岸,還照耀著一道更偉大,更猛烈的寂光。
  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因魯迅的一死,使人自覺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為,也因魯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國還是奴隸性很濃厚的半絕望的國家。
  魯迅的靈柩,在夜陰裡被埋入淺土中去了;西天角卻出現了一片微紅的新月。


  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在上海

顯示第11-20筆 共27筆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末頁 到第頁 共3頁

來訪人次:

Copyright © 2007-2010 自在交流股份有限公司 EzFree Interchange Co .,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Tel:886-2-26648299, 886-2-26648311, 886-2-26648310 Fax:886-2-26648299
新北市深坑區北深路3段236巷6號1樓 E-mail:ez.change@msa.hinet.net
最佳解析度:1024*768

lv gucci chanel Gucci官網 gucci官方網站 gucci 台灣 女裝 洋裝 上衣 高跟鞋 手鍊 包包 chanel